【凌智展柜】— 八百里洞庭入画来,一馆藏尽万年韵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其五》

2025年5月24日,洞庭湖博物馆施工完毕,已经开馆试运行中,这座旨在对标国际一流的湖泊博物馆,让洞庭湖在这个我国自然环境与文化基因中均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湖,终于有了属于她自己的博物馆。

洞庭湖博物馆位于岳阳市,就是那座大名鼎鼎的岳阳楼所在的城市,从岳阳楼望去,这两座建筑遥相呼应,宛如琴瑟和鸣,向人们诉说着洞庭湖的传奇。

洞庭湖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交融点,人文和自然两方面蕴含着无穷的传奇故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在长江水文局、长江航道处、岳阳资规局、水利局、林业局等专业部门,以及诸多博物馆专家、高校专家和北京清尚集团凌智展柜的协助、指导下,我们充分地了解洞庭,挖掘故事,让自然厅成为独属洞庭湖的自然故事阐释空间。

一、殿堂初启:当“白银盘”遇见科技展陈

洞庭湖博物馆以唐代刘禹锡“白银盘里一青螺”为设计灵感,建筑形如青铜巨鼎屹立君山濠河畔。凌智展柜深度参与其核心展陈工程,通过定制化低反射博物馆展柜智能恒温恒湿调控模块,为史前化石、动植物标本等脆弱文物构建“微生态守护舱”:

“芦苇立柱”文物矩阵四根仿生立柱内嵌凌智展台,剑齿象腿骨、恐龙蛋化石于镂空光带中若隐若现,呼应“洞开湖波”的建筑语言。

纱幕文物交互窗:交互AR与“气蒸云梦泽”投影联动,纱幕升起时屈子竹简真迹浮现,幕落则切换数字诗卷演绎。

洞庭天下水:主要讲述地质历史演变,以多媒体演示武陵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地质构造运动对洞庭湖形成的复原影像,用古生物做故事主角,串联起洞庭湖在地质历史上的形成历史。这里包括洞庭湖区的恐龙蛋化石、史前鱼类、古兽化石、古岸遗迹复原、以及储量丰富的金矿、铅锌矿等,展现洞庭湖形成的壮阔史诗。

衔远山吞长江:讲述洞庭湖水系特点、洪水成因,以及水域面积、水位的历史变迁。其中有很多小故事,包括洞庭湖的水系、洞庭湖洪水、水文变化、堤垸文化、湖区特色舟船,舵杆洲故事等信息,同时展示了专业单位捐赠的水文、航道、气象仪器等展品,复制的里耶秦简,以及最早的洞庭湖科学测绘地图(清末)等。
天然乐园:展现洞庭湖区多样的生境和生物。展厅标题分别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做标题:岸芷汀兰、锦鳞游泳、沙鸥翔集、虎啸猿啼,分别展示植物、水生动物、鸟类、陆生动物(哺乳类为主)在洞庭湖区的生活。最后以“守护好一江碧水”收尾,寄语洞庭,完成一场洞庭自然之旅。这里有洞庭三宝,有珍稀濒危的动物,更多的是看似不起眼,但在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悠悠万物生灵。


二、史前密码:展柜中的洞庭文明基因库

凌智展柜以及北京清尚配合博物馆自然厅《洞庭天成》 定制三大主题展陈方案,让地质变迁与生命演化“触手可及”:

“水陆变迁”地层博物馆展陈
层叠式斜向柜体嵌入岩芯标本,北斗定位光源随沙盘水位数据自动调节色温,直观演绎洞庭湖亿年成陆史。

“史前乐园”生态舱
全景生态缸搭载温湿度传感系统,麋鹿标本与活体湿地植物共栖,玻璃面雾化技术模拟洞庭晨雾,再现“沙鸥翔集”生境。

“濒危之瞳”数字标本墙
江豚骨骼标本置于凌智恒温恒湿展柜,触碰柜面即触发AR影像,展示物种消亡与保护历程。

三、合作价值:科技与人文的双向奔赴

“凌智展柜不仅是文物的‘安居之所’,更是楚湘文明的‘活性载体’——在洞庭湖博物馆,青铜的厚重与玻璃的透明共舞,历史的深邃与数据的流动同辉。”

保存革命:深淤泥层地质博物馆中(地基含30米淤泥层),凌智抗震展柜为文物提供“悬浮级”防护;

叙事升维:从静态陈列到“可触、可嗅、可对话”的沉浸剧场,重新定义湖泊文化表达;

地标共生:与岳阳楼《今上岳阳楼》沉浸剧联动,共筑“天下楼·天下水”文旅金三角。

“这里,一滴水折射亿年地质传奇,一叶舟载动楚湘文脉千年。
洞庭湖博物馆——不止是湖泊的‘百科全书’,更是一场用科技复活文明的超时空对话。
        江湖不远,岳阳很近,让我们通过视频,在‘白银盘’中相约,共启洞庭幻境之旅。

凌智展柜   匠心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