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用现代的技术保护历史

      以博物馆这所“学校”为依托,平潭正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繁荣和文明传承。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的开馆,不仅为平潭增添了一座重要的文化地标,而且为人们了解南岛语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它将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旅游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平潭与世界的联系,推动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


      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以“源”“流”“彩”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详实的历史资料以及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先进的展陈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南岛语族的独特文化,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其历史文化魅力,也将进一步展示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与南岛语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画卷。


七千年前,南岛语族先民在滩上采贝、在海上捕鱼、在林里狩猎,将审美趣味倾注于手工制作之上。

六千年前,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南岛语族先民驾驶独木舟,携带着印纹陶器、有段石锛、稻种等,过海峡,到台湾,更远渡万里波涛,将中国大陆南方的新石器文化传播到无数太平洋岛屿……

考古界认为,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先民驾驶独木舟,沿东南沿海直至广阔的太平洋区域迁徙移民,然后形成了南岛语族。平潭极有可能是南岛语族顺着海风洋流进行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史前文明被漫漫黄土所覆盖,直到七十年前,那一半埋于土里一半露于地面的贝壳被人轻轻捡起,“壳丘头”开始被世人所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发掘出包括西营、壳丘头、东花丘、龟山在内的壳丘头遗址群,成果丰硕,建立了东南沿海岛屿地区距今7500年至3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揭示了该地区7000多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实证。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不远处,海天一色,蔚蓝无穷无尽。这景色,一如数千年前。

数千年前,一代代南岛语族先民,在水田边嗅着稻香,在窑火旁看着陶瓷成形,在迁徙中追逐梦想成就自己。

2024年,当岁月的尘埃被轻轻拂去曾经的历史又将熠熠生辉的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闪耀开馆。


本着神秘色彩的基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信仰,壳丘头博物馆采用“身临其境”的展现方式,同时,采用多媒体互动、vr体验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加入,带领现代人走进古人的生活。凌智展柜为本博物馆提升提供了文物保护展示设备,有大型延墙通柜、中心独立柜、等类型,还有异型展柜组成。前期经过方案提升、深化设计、展柜加工制作、安装调试,如期保质保量使项目顺利竣工,为博物馆文物展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些考古成果融合现代科技,将一段段鲜活的海洋文明故事娓娓道来。